書評:INPUT 最高學習法

樺澤紫苑著,賴郁婷譯:《最高學習法》(臺北:春天出版國際文化,2020)

想要學的東西太多,根本學不完?網上資源太多,不知道要如何選擇?請以「要輸出」的心態決定如何「輸入」。

在前作《OUTPUT》詳細說明如何「輸出」(說、寫、行動)之後,本作終於要說明如何「輸入」(讀、聽等等)。在「輸出」與「輸入」3:7比例下,輸出要遠遠超於輸入的量。而在本書中,作者連餘下的3成輸入也要教你如何提升:

現在請各位將這一個是期內在網路上看到的新聞、資訊和部落格內容,就記得的部分盡量寫下來,限時一分鐘。

請問各位一共寫出幾則新聞和資訊呢?如同我在前言提到的,我讓來參加研習會的175人接受這個測驗,最後得到的「回想起來的數目」平均是3.9則。

3.9,不知道大家又能否達到這個數量呢?當大家習慣每晚睡前滑手機、「活用碎片化時間」,看似吸收了很多的知識,但到頭來這些時間原來只帶給你不足4則的內容。作者認為,唯有真正能使用出來的東西才算得上是輸入了,與其花時間大量略讀、速讀一大堆資料卻不明所以,不如學習把少量的東西讀通,達到能夠應用的層次。

因此,作者以Output的角度重新定義你需要的input:

輸入的定義應該是「透過『讀』、『聽』、『看』獲得情報,並且留下記憶」。

輸入並不是沒頭沒腦、放空地讀。為了要過目不忘,把學習過的東西實在地記下去,作者提出的方法其實與前作一脈相承,就是以輸出的前提去進行輸入:

英國倫敦大學曾經做過一項很有趣的研究。他們請實驗對象默背某些內容,並告知第一組「背完之後要接受測驗」,然後告訴另一組「背完之後要請你把內容教給其他人,所以請好好地背」。 經過相同時間的默背之後,針對兩組人進行同樣的測驗,結果發現告知要「把內容教給其人」的組別,雖然後來沒有實際經過「教授他人」的過程,卻得到較高的分數。

僅僅是學習心態上的不同,已經可以帶出截然不同的效果。建基於此,作者在書中教導大家如何糾正閱讀、聆聽等的習慣。當中包括了一些摘錄筆記的態度、以Shawdoing練習外語的內容,甚至是欣賞藝術展的心態。想要提升學習技巧的人相信會對本書感到興趣。

本書的特點:

本書的核心明確亦簡單明瞭,就是輸入時候必需要記著之後要輸出。讀過的書要寫心得、欣賞過藝術作品就要寫評論、感受。只要抱有這樣的心態,輸入的時候自然會更加專注,輸出的過程亦會令知識更為穩固。本書的內容實際、直接,若能按當中的方法輸入,很快可以提升你的能力。

作為一半針對如何「輸入」的大全,本書無容置疑是收集了很多有關於學習的東西,甚至是輸入以外,有趣的成長方法。但如果作為一本「學習」的書,本書的結構顯得雜亂。當中有一部分的內容有關旅行、喝酒的注意事項等,恐怕沒有什麼幫助。但如果你是想接觸更多神奇點子,這本書相信對你來說是一本很好的入門級大全。

--

--

黃震軒 Michael Wong
黃震軒 Michael Wong

Written by 黃震軒 Michael Wong

香港人/中文大學博士生/學習/研究生/日文/中日古代思想史

No responses yet